twitch.tv 實況台

twitch.tv 實況台:顯示|不顯示

ustream.tv 實況台

Twitch 實況台

Ustream 實況台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軟體] Linux 近期套件比較

因為最近是過年期間
所以比較有空多裝一些 Linux Dist
一方面裝設一台新的伺服器用電腦
另一方面比較一下最近的 Dist 有那些進步

ubuntu Linux
比較版本:8.04LTS、10.04LTS、11.04、11.10、LXDE 11.04

這應該是我最近幾年最常用的 Dist
不過這一年來也是我越來越不想用的版本
很明顯看得出來 ubuntu 想要從各大發行版之間
衝出另一個自己的風格
從 11.04 的 unity 開始
到 12.04 LTS 版都一直追加新的功能
但是對我來說
這些功能並不是相當的完善
尤其追加了這些功能
對一些老手來說,反而會有很大的排斥感

CentOS
比較版本:4、5、6

很穩健,跟以前一樣
不過最麻煩的地方還是沒有改變
需要自己手動調整的地方相當的多
從網路卡設定等等都要座
因為我習慣的 CentOS
都是不安裝圖形介面的安裝方式
所以開機一定都只有文字介面
慢慢打指令的過程中
真的想起以前剛開始學 Linux 時
天天 telnet 進 server 敲指令的感覺
CentOS 還是很適合喜歡自己搞定 Linux 的人 :~


Linux Mint
比較版本:LXDE 11、Mint 11

最近最紅的版本,應該就算是 mint 系列的發行版了
要說為什麼會紅
我也說不上來
但是用下去,就會覺得「感覺對了,就是這個光
清爽的介面就是真的很棒
首先第一次用的,就是 LXDE 版本
這個版本我就是直接裝在 EeePC 上面用
非常的合適
幾乎沒有多餘的資源消耗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
LXDE 為了追求小型以及輕量的訴求
因此砍掉了許多的預設套件
如果沒有先學一些文字介面的設定模式的話
先碰上這個套件
可能會因為找不到設定方式
感覺 Linux 一點都不親民


大概這幾個版本的試用
這五六年來,Linux 一直都在往讓更多人接受的方向走
圖形介面也越來越方便
尤其是對輕度使用者來說(瀏覽器上網、即時通訊等)
這些程式因為開放原始碼的關係
MS Windows 下面可以用到,MacOS X 也可以用到
Linux 下面也可以用到
其實越來越不會形成隔閡了
不過商業支援下,還是 MS 跟 Apple 吃香的太多太多了
不管是硬體或是軟體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系統] 解決 ubuntu Server 底下 console 模式顯示不正常

首先,範例版本是 11.10 為主
其他的版本號尚未實驗過
因為光碟片沒有燒出來(CD-RW 一直抹除好累啊)

先列出硬體設備:(算是個紀錄)
處理器:Intel Pentium !!! 450MHz (100*4.5)
記憶體:768MB SDRAM (256MB *3)
主機板:abit BH6 (440BX 晶片組)
顯示卡:S3 ViRGE/DX
網路卡:D-Link DEF-530TX(via-rhine)
硬 碟:MAXTOR 120GB

首先,S3 ViRGE/DX 是張很老的顯示卡
這種老顯示卡可能會對新的繪圖模式支援不夠
結果就產生繪圖錯誤的情況

lspci 的訊息:
00:11.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S3 Inc. 86c375 [ViRGE/DX] or 86c385 [ViRGE/GX] (rev 01)

ubuntu 算是有點雞婆
可能是在 console 模式下面也加了一些額外的繪圖
讓介面變得比較好看一點
遇到老一點的顯示卡可能就會 GG 了

亂碼畫面目前沒有圖片(待補)

這種亂碼畫面,如果沒有先處理過
要看得懂,除非是大神級的專家

所以就需要設定一下
因為我在安裝的時候先將 SSH Server 裝起來了
安裝結束後就直接用 putty 連進去
直接做設定了

首先開啟檔案:/etc/default/grub
找到下面這些東西
# Uncomment to disable graphical terminal (grub-pc only)
# GRUB_TERMINAL=console

然後把 GRUB_TERMINAL=console 這行前面的 # 拿掉
變成
# Uncomment to disable graphical terminal (grub-pc only)
GRUB_TERMINAL=console

好了,這樣 console 介面下顯示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測試適用版本:
  • ubuntu server 11.10
  • ubuntu server 12.04 (2012/04/27 測試)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硬體] 誰說 Linux 是舊電腦的好朋友

這問題應該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吧
如果不是因為挖舊硬體出來
我還真的不會發現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看 Linux 下的 CPU INFO
指令:cat /proc/cpuinfo
processor : 0
vendor_id : CentaurHauls
cpu family : 6
model : 7
model name : VIA Ezra
stepping : 8
cpu MHz : 800.044
cache size : 64 KB
fdiv_bug : no
hlt_bug : no
f00f_bug : no
coma_bug : no
fpu : yes
fpu_exception : yes
cpuid level : 1
wp : yes
flags : fpu de tsc msr cx8 mtrr pge mmx 3dnow up
bogomips : 1600.08
clflush size : 32

這是一片 VIA 推出的 mini-ITX 主機板
型號是 EPIA,沒有特別的編號
因為是最初期的主機板
上面有一顆 VIA C3 800MHz 的 CPU

這個資訊頁裡面
最重要的是 flags 這個地方
這裡表示 CPU 所支援的指令集

看不太懂沒有關係
首先找出 cx8 這個指令,這顆 CPU 是有的
但是注意一下,並沒有 cmov 這個指令集
再注意 ubuntu 10.10 的 ReleaseNote 提到
"With 10.10 we have also dropped support for i586 and lower processors, as well as i686 processors without cmov support."
ubuntu 10.10 核心版本是 2.6.35

大致上,可以支援的 CPU
從 Intel Pentium II,以及 AMD 的 K7 CPU 以後
大抵可以正常運作以及開機
有機會的話會再測試手邊的 Pentium II 跟 Pentium !!! CPU 兩個
確定是不是可以使用

至於其他廠牌的 CPU,在這兩個廠商出這幾款 CPU 以前
通通都死光光了吧
像是 K6 系列全部確定死翹翹
除了一家 VIA 有出了低效能耗電 CPU 以外
不過 VIA 還真的在 i686 世代出了一個假 i686 CPU

大概就整理到這一篇吧
看來這些老 CPU
連時代都不想要她了 :~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實況] 用 ffmpeg 在 Linux 底下實況

Windows 底下有很多實況用的工具
不過 Linux 下面的實況就不見得比較差
不過雖然說不會比較差,但是卻麻煩很多很多^n
下面用 ubuntu 11.04 作範例
(理論上其他版本可行,可以自己玩玩看)

首先安裝好你的 ubuntu 11.04
這是最重要的
然後接下來的作業方式
都是在終端機下面打指令 =w="

接著打開你的終端機
輸入以下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ffmpeg libavcodec-extra-53
libavcodec-extra-53 的 53 可能會是其他的數字
像是 ubuntu 11.04 下就是 52
可以自已用 tab 鍵或是套件管理程式查一下

其實到這裡可以用圖形化的套件管理程式安裝啦
不過因為習慣問題所以還是用終端機……

前面如果有其他的相依套件需要安裝的
記得不要取消掉,一併安裝

安裝好了以後
就可以直接實況了 =w=;;
說起來很簡單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
用終端機打指令就是很討厭啊(逃命)

再來就是要將串流丟到 justin.tv 上面了
首先拿指令出來……
ffmpeg -f x11grab -s 1280*720 -r 60 -i :0.0 -f alsa -ac 2 -i hw:0,0 -vol 4096 -vcodec libx264 -vpre fast -s 640x360 -acodec libmp3lame -ab 128k -ar 22050 -threads 0 -f flv "rtmp://live.justin.tv/app/live_xxxxxxxx_xxxxxxxx"
落落長一串

解釋一下指令
就是
擷取桌面的訊號,範圍 1280*720 解析度,從 (0,0) 開始擷取
音效裝置是 alsa 硬體位置 0 的地方
影像編碼是 x264,重新壓縮成 640*360 大小
音效編碼是 mp3,重新編碼 128k/22050Hz
rtmp:// 後面那一串就是 justin 的伺服器位置了
請自行找出來 wwwwwwwwwwwwwwwwwwwww

基本上感覺跟沒有說一樣

這個指令最重要的用途
就是擷取自己的 Linux 桌面直接實況啦
其中 -f x11grab 就是擷取畫面的指令
當然不只有擷取畫面
如果你有電視卡、擷取卡、網路攝影機等等的影像設備
只要可以擷取到串流
就可以利用 ffmpeg 直接丟到 justin.tv 上面了

以上都沒有圖形化介面,很累 =A=" ……

附帶一提
ubuntu 下面的 libavcodec-extra-53
如果想要用 libfaac 將音效編碼為 aac 格式再上傳的話
ffmpeg 會回報錯誤,因為這包裡面沒有 aac 的編碼
想要用 aac 的話,要自己找別的套件庫來裝
所以這邊的指令,就只會用 mp3 作範例
想要用的話就找 medibuntu 的套件庫吧 wwww

目前已實驗過的 dist :
ubuntu 11.04
ubuntu 11.10
Linux Mint 11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黑特] EveryDNS 準備收費了

去年一月,DynDNS 把 EveryDNS 買了下來
這對於幾十萬的用戶
都是震驚的消息

不過當初有 DynDNS 保證
EveryDNS 的部分不會收費
會持續維持服務
不過在一年半後的今天
全都變成過往雲煙
至於當初 donate EveryDNS 的用戶
不知道接下來的收費會變成怎樣 :~

到 2011/08/31 以前
都是讓用戶轉移的時間
如果不轉移的話,這些資料都會被清除掉
轉移的話,則是至少要先付一筆 4.95USD 的轉移費用
剩下的每年依照網域的數量
繳交定額的管理費用(每個網域 19.95USD)

今天就先把公司的網域
先全部轉移到 Hinet 的 DNS 代管下面了
當初申請網域的時候
Hinet 還沒有代管的服務
代管服務出來,因為原本的 EveryDNS 已經用了一段時間
就暫時不打算轉移到 Hinet 下面了

現在剛好就是轉移回 Hinet 底下做管理了
以後就大概是這邊直接管理續用
最多 20 個 Record 可以用

其他的網域要怎麼搬家就是頭痛的問題了
yuka.tw 目前 Record 數量超過 20 個
用 Hinet 的代管沒辦法全部輸入……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玩物] 用 PCM2706 做一個 USB DAC

昨天又做好的 USB DAC 一台

這篇算是跟這個 USB DAC 相關的雜記吧

之前一直都是用 Sound Blaster Live 這張音效卡
畢竟從 P4 2.4GHz 就一直用了
當時是 AC97 onboard 音效卡稱霸的時代
不過 Creative 決定不讓 SB Live 支援 Windows 7 以後
我就決定放棄這張卡,還有 Creative

大概 2010 四月多開始計畫這件事情
一直想著找張新的音效卡
準備開始用新的 Windows 7 作業系統
不過一直找來找去
結果就找到了 USB DAC 這類產品

最後是找到這篇相關討論
Mobile01 討論區文章
可以自己做一個 USB DAC
而 PCM2706 這晶片,用過的人似乎對他的評價都很好
重點是 PCM2706 這個晶片,可以從 TI 公司申請到樣品...
所以我也依樣畫葫蘆申請了一份樣品

然後接下來我就甚麼都忘了
直到 2010 年九月多

聽說 PCM2706 晶片缺貨不小
所以我也就忘了我申請過這種東西
直到哪天快遞送貨來
我還嚇一跳我甚麼時候又從國外敗家了
結果是 TI 的晶片送來了
是五顆的份量

接下來總是要有電路板才能作業
看了一下 TI 上面的 PCM2706 晶片 datasheet
PCM2706 有 SPDIF 輸出功能
不過 M01 的 USB 電路版沒有把 SPDIF 的線路 Layout 出來
如果要自已重新 Layout 就是個難題了
而且我想我不是要外帶用的,做這麼小似乎也不太實際

後來找到這個網站
站長果然厲害,這張電路板幾乎把 PCM2706 所有功能都做出來了
喬治查爾斯電子電路網
重點是已經有廠製板了(懶人病發作)
於是二話不說就先問問站長有沒有庫存
有庫存就直接買了一套

不過第一次製作麻煩滿多的
首先就是因為焊錫用完了,但是我沒有添購
畢竟我不是專門做這種東西的人
身邊不會放著一堆焊錫當庫存 囧r2
所以就找一下以前國中工藝課用過的東西
果然還有一些焊錫可以用
不過品質真的很差,就那種 30 元一包三管的爛焊錫 XD
整張電路板做的超難看的
尤其是晶片,居然沒有焊接到爛掉,算是奇蹟

不過做出來雖然有用,一直想幫她找個外殼
卻一直都沒做出來 =w=;;

這幾天再上去逛逛站長的網站
發現居然有壓克力外殼了,裝起來還滿漂亮的
所以乾脆就從頭到尾重新再買了一套
電路板、零件、壓克力殼
然後隔了一天,就從站長手中收到新的 DAC 電路板了 XD
不過這次沒有外部供電板的零件了

當然這次又發生悲劇了
吸錫線用完了,所以我跑去添購
這次不能跟上次一樣,找代用品結果忽略了品質
尤其是焊接晶片沒有吸錫線,那會焊得很痛苦 =w =;;

這次就列了清單一次到電子材料行買齊
首先是供電板零件要補齊
L1117 IC 兩個、100uF 電容三個、0.1uF 基層兩個,外加個電源插座和 BEAD 一個
然後再買 LED 座
順便多買支烙鐵頭換一下

總之,該買的也買了,不該買的也買了 (!?)
早早衝回家快點動工吧
因為有上次的經驗,所以這次大概兩三小時就完工了
插上 USB 正常運作
既然都正常了,就把壓克力殼鎖上了

現在除了原本的外部供電還沒實驗過正不正常
剩下的光纖都已經可以工作了

自己做的東西,用起來就真的比較有感覺
現在整個裝起來放在桌上的感覺
感覺就高級很多 (跪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心得] Lubuntu 11.04 改用心得

小筆電最大個缺點
就是那個螢幕的解析度實在不夠大
還有就是真的很小很小的效能

這一點在之前使用 ubuntu Netbook Remix 的時候已經體驗過了
因為使用 unity 介面的問題
讓整台小筆電的反應
只要開啟程式都是慢半拍
所以我對 unity 的印象相當的不好

從 ubuntu 11.04 預設就會啟用 unity 介面
並且取消掉 Netbook Remix 的分支版本
所以就從之前有人建議的 Lubuntu 跟很久以前用過的 Xubuntu 選一個
Xubuntu 曾經安裝在 P3 450MHz + 512MB SDRAM 的主機上面
表現算是很流暢的
執行一些工作還是可以勝任

所以這次就選了 lubuntu 來試試看
首先就是從硬碟裡面切割出 10GB 左右給作業系統安裝用
通常我不會切割很大給 Linux 用
資料存放有另外的硬碟
只有裝作業系統,當作上網用
10GB 算是很夠用了

因為多數的小筆電都不會有光碟機
如果有 USB 外接式光碟機的話
可以光碟開機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沒有光碟機
也可以選擇作一個開機用的 USB 隨身碟
只要容量約 1GB 左右的隨身碟就可以用了
不過 ubuntu 光碟內建的 USB 隨身碟製作程式
做起來問題似乎不少
反倒用 unetbootin 這軟體做出來的隨身碟比較正常
建議使用 unetbootin
有中文介面以及支援多數的 Linux dist
製作的時候還請務必小心
記得備份 USB 隨身碟裡面的資料
以策安全

安裝詳細設定就不多說
安裝完作業系統以後,當然就是一些常用的工具程式了
大概會用到的程式如下
  • Chrome 瀏覽器
  • Opera 瀏覽器
  • PCman X (MLS 版本)
  • Pidgin (即時通訊軟體)
  • 影音播放程式

應付一般上網用途的話
這些軟體就夠了

調整後的畫面:

桌布當然是メルルのアトリエ

不會跟剛裝完差多少
因為其實就只有安裝軟體而已

試用過一段時間後
果真比 ubuntu 的速度好太多了
甚至還比原來內附的 Windows XP 還要好的多
一段時間我的小筆電大概都常駐在 Linux 下面
畢竟只有上網的話
Linux 作業系統超好用的 :)

不過唯一的問題
就是目前我家的兩台印表機
在 Linux 下面的驅動程式支援都很爛
基本上等同沒有支援的程度
這也是用 Linux 人,心中永遠的痛